banner

首页 > 我与孵化器 > 正文

    龚伟:无悔的追求

    发布时间:2017-06-17 22:06:14来源:作者:

      从最初为了追寻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到后来为了这个以前国内“没有人做过,也很美好”的事业积极探索,龚伟不仅带领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在服务创业者的同时实现自身创业发展,从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闲置营房变成如今近30万平方米的生态型光谷创业街,也见证了中国孵化器从最初的一个简单构想发展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1987年,龚伟从当时可能算得上武汉待遇最好的企业——武钢辞职,加入筹建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的团队。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当时感觉孵化器事业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它通过创造一个相对优化的局部环境,让有创意的人将创意变成样机、产品,最后变成一个商品,甚至成为一个产业,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龚伟说,“当时这有点像一个乌托邦式的构想,因为没有人做过,也很美好。”

      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史上,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不仅是创办最早的孵化器,也是最具创新力的孵化器之一。这源于龚伟不断创新的思想和行动。早在1988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就开始对在孵企业进行投资。他们用国家科委下拨的70万元扶助资金作担保,向银行贷款210万元给在孵企业输血,使陷入绝境的在孵企业恢复了生机。这可能是国内最早的孵化器对在孵企业的投资案例,也成为当前中国孵化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整合孵化资源的过程中,龚伟带领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引入国际一流品牌,把世界上3个最大的服务外包公司——IBM、索迪斯、雅高都引入,和孵化企业合作。同时,他们还整合了当地一批金融、教育和中介服务资源,为孵化企业服务。

      广受外界关注的是,龚伟首创性地提出孵化器产业化理念,并以创业人社区建设为方向,通过吸纳民间资本与房地产结合,大胆尝试产权式孵化器的建设实践,实现发展模式的创新。2002年,光谷创业街正式开工,开辟了“投资人拥有,创业中心管理,创业者使用”的光谷创业街,形成了多方互动共赢的格局。光谷创业街产权式孵化器的发展模式目前已经被全国同业所效仿。与此同时,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也走上了一条改制的道路,成为国内第一家由事业单位改制为公司化运作的孵化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2011年1月,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整合500多家孵化企业资源投资创办了武汉信物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自主开发了新一代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信物宝,构建厂家、网商、消费者共赢、均利的游戏规则,形成了全新的电子商务生态环境,推动传统行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化发展。此外,在推动孵化器国际化发展、让员工持有孵化器股权等方面,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都成为探路者、先行者。

        “孵化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服务组织形式。不同行业都有新的服务需求,基于此,孵化器的挑战和创新应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培育,孵化器的很多服务对象最终都成为了社会的佼佼者,成为了当地的纳税大户,成为了明星企业和企业家,为当地创造了很多就业和税收。这虽然靠的是企业自己的努力,但也包含了我们的劳动,因此也让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产生了自豪感和成就感。”龚伟说。

      最值得仿效的,其实是龚伟的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