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巡礼

广西: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动“双创”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这是一份出彩的答卷:从2011年到2016年,短短6年间,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从9家发展到58家,孵化面积从40万平方米增至近2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从700家增长到2000多家,在孵企业总收入从12.8亿元增长到38.8亿元,专利拥有数从237件增长到1593件,覆盖全区的孵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创新创业风生水起…… 这一骄人业绩,不仅昭示着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加速度,更体现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理想平台,使众多藏于深闺的科技成果在市场中落地成金。

找准支点:厚植孵化器创新创业沃土

“从1989年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桂林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立,到2010年的21年时间里,我区只建成了9家孵化器,从业人员150名,孵化器的发展曾一度举步维艰。”具有27年孵化器从业经验的南宁新技术创业者中心总工程师刘耀宁称“十二五”之前孵化器的进展节奏缓慢。

由于受经济、科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至2010年底,孵化器拥有孵化种子资金3000万元,在孵企业拥有发明专利65件。

为了加快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建设,自治区政府2012年出台《关于全面加快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实施方案》。自治区科技厅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的负责人认为,这一文件最重要之处在于找准了加快孵化器发展的支点,明确规定了孵化器建设纳入各市的政绩考核目标,由此极大推动了全区各地建设孵化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区孵化器在规模、布局上实现了飞跃。并从保证建设用地、强化财政支持、创新运行模式、提升孵化能力、筑牢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厚植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沃土,帮助创业者实现梦想。

得力的措施换来喜人的成效,截至2016年底,广西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自治区级3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58家,从业人员600多人;在孵企业20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拥有孵化种子资金9000多万元,当年在孵企业研发投入2.67亿元,申请知识产权1923件;帮助近200家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如今,科技企业孵化器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八桂的红土地上,助力创新创业熠熠生辉!

化解痛点:帮助企业走好“人生第一步”

“如果当时没有孵化器雪中送炭,也就没有企业的今天。”回忆企业的发展历程,一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余时均对孵化器救急解困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09年,一铭软件入驻南宁高新区软件技术园管理服务中心(孵化器)。2013年企业经营遇到困难,3个月发不出工资。作为没有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轻资产型科技企业,一铭软件很难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正在“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时候,孵化器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并联系银行,找高新区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只用两个月时间就办妥了300万元的贷款。

正是这及时雨帮助一铭软件渡过了难关,公司发展从此进入快车道,并于2014年在北京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2016年从孵化器顺利“毕业”。

一铭软件只是广西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企业的众多例子之一。“万事开头难”,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说,资金、场地、政策、人才、市场……哪样不是一座大山?很多原本具有潜力的新生企业,往往就因为后继不足倒在了“爬山”的途中。为了帮助更多的企业走好“人生第一步”,各级孵化器针对企业在初创及成长期所面临的痛点制定措施,一一化解。

以融资为例,以技术、智力等“软”要素为主要资本的科技企业,往往缺乏设备厂房等“硬”资产,不是银行理想的放贷对象,因此“钱从哪里来”也就成为普遍难题。针对这一难点,各级孵化器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如我区2015年唯一被科技部评为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桂林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解决种子期、成长期企业资金流动性问题,建立了企业融资平台,设立了2000万元的孵化资金及1000万元的产业引导资金,先后为60多家企业提供了100多笔合计2481万元的信用借款和风险投资。

打造亮点:助推孵化器投资主体多元化

到位于南宁市高新区的中盟科技园采访,站在刚装修好的新办公楼上,副总经理韦利婷的介绍却从食堂说起:“我们园区自营食堂,有专业的厨师,食材采购也是精心挑选的。”目前该园区的入驻企业已达138家,空间有限,他们拿出一层楼来专门作食堂并不是任性的结果,而是因为“有一个能好好吃饭的地方让大家更安心,更有归属感”。

中盟科技园由民营企业中盟东方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运营,以软件外包产业为特色,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我区首家民营的国家级孵化器。

与国内大多数地方一样,过去我区的孵化器也是以政府为主导,性质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体制内,依托政策优势提供注册、税收、补贴等帮扶手段是其强项,但是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企业创立管理运营的经验,而这恰是民营孵化器的擅长。

“因为大家都是做企业出身,有很多共同话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坚持要自办食堂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个吃饭的地方,也是一个沟通的平台,在边吃边聊的轻松氛围中,入驻企业的困难、需求、想法等信息都会充分交流,我们可以及时跟进服务。”韦利婷说。

民营孵化器的异军突起成为我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发展的一大新亮点。如今,全区38家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共有民营孵化器25家,占总数的65.8%。除了中盟科技园,民营的桂林民华企业孵化器去年也获评国家级孵化器。梦工谷、联讯U谷等一批地产投资型孵化器发展势头也良好。

民营资本的进入,不仅扩充了孵化器的投资主体,而且这些民营企业本身就是市场的弄潮儿,除了传统的政策扶持,他们更能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战略制定、市场开拓、风险投资等服务。同时,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以直接投资、合资建设、出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孵化器建设,既是服务方,又是投资方,与所孵企业利益捆绑,共生共长,更有效提升孵化的质量和效益。

攻克难点:推动孵化器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下一步,我区通过政策引导、税收优惠、场地支持、投融资渠道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方式,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推动孵化器建设提质增效创新发展。”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曹坤华向记者描绘了今后孵化器的发展蓝图,“我区的孵化器建设已从1.0时代(单纯以提供办公场地等硬件设施为主)、2.0时代(硬件设施外,还提供政策支持、咨询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不断向3.0时代(走专业化孵化道路)、4.0时代(传统与新型孵化器共同发展的众创时代)转化升级。”

——积极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载体,使创业孵化服务不断向前端和后端扩展,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个性化的孵化服务。截至目前,已发展自治区级众创空间27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1家,涌现出一批如广西北斗智能产业众创空间、广西科技大学EST智能硬件创客实验室等具有特色的“双创”平台,“孕育-孵化-加速-科技园区”的“双创”孵化链条初步形成。

——以孵化器建设推动产研结合,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从产学研合作机制入手,建立健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创客等方面协同创新机制。我区明确规定研发团队和完成人可获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所得70%~99%的奖励,去年,全区获认定的350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78.5亿元,带动近万名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现销售收入2053亿元。

——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特色,走专业化孵化道路。从原来单个企业、单个项目孵化,发展为整个园区围绕一个产业链,孵化一个产业集群。“十二五”期末,广西的专业型孵化器共有12家,占总数的40%。目前,广西的专业型孵化器发展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茧丝绸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形成了如广西宜州茧丝绸产业孵化器、南宁新技术创业者中心的生物工程中心、桂林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动漫产业园等一批具有广西区域特色的专业园区,专业型孵化器成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