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又称“中国光谷”)发布《关于打造新时代创新创业高地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及《关于打造新时代创新创业高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未来3年推动创新创业的主要路径与具体举措。
武汉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发布《行动方案》《若干措施》,旨在建设适应新阶段特征的创新创业支撑系统,全面激发区域创新活力与发展动能,构筑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武汉东湖高新区将以“地理集中、政策普惠”思路实施“创新原点引领、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共担、创业活力激发、服务效能提升”五大行动,并推出11条措施,对《行动方案》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阶段给予资金支持。
《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实现四大高价值目标:关山大道片区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共聚原点;累计培育500家技术壁垒高、市场潜力大的硬科技创业企业,孵化5家独角兽或潜在独角兽企业;各类创投基金累计投资400家高水平创新创业企业,建成20家高质量专业孵化器;累计组织创新创业活动不低于300场,打造全国首个AI全栈式双创服务平台。
“以关山大道片区改造为例,我们将对每个孵化载体3年累计最高支持500万元,就是要让这里成为‘楼上创业、楼下生活’的孵化高地。”据武汉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创业者降低成本,中国光谷将聚集各方力量,打造10万平方米低成本物理空间,降低初创企业房租、人力等资金压力。
在风险共担方面,中国光谷推出投早投小基金群与“拨转股”机制,围绕高校院所、湖北实验室、龙头企业等,构建覆盖概念验证、天使、VC三阶段的创投基金群,力争3年投资早期项目不少于400个、金额超10亿元。
其中,概念验证阶段每年安排3000万元财政资金,以“拨转股”方式支持——项目原型开发阶段拨付50%,达到市场认可的技术里程碑再拨付50%,后续融资时将前期资金按约定转为股权或退出。该举措既能给科研人员“试错缓冲垫”、避免股份被稀释,又能让财政资金循环赋能。
武汉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创新创业呈现“高技术驱动、高起点创业、高需求牵引”趋势,中国光谷将持续推动各类科创平台与企业梯队实现更深层次融通创新,聚合“平台—企业—资本”三大要素,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机制灵活、协同高效的战略性创新单元,为创新者赋能、为创业者护航,全面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