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兴人类”职业发展协会主席,参与“中兴捧月”模拟面试大赛与“中兴捧月”程序大赛……得益于高校与中兴通讯联合培养,近日,西安交通大学2025届毕业生李乐顺利签约中兴通讯无线及算力研究院。更重要的是,他钻研的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方向,与中兴通讯需求高度契合。
李乐的经历是西安高新区探索校企联合育人机制,与高校共建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联合体的成功案例。这条通道,让许多学生实现从校园到知名企业的无缝衔接。
从2011年设立“兴人类”职业发展协会探索就业育人,到2016年捐赠“学生就业发展基金”,再到2018年起联合举办“中兴捧月”模拟面试大赛,多年来,中兴通讯与西安交大的合作持续深入。2021年,教育部启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基于多年合作基础,西安交大与中兴通讯就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习基地、人力资源提升等3类项目开展就业育人合作,获评教育部优秀案例。
截至目前,中兴通讯有西安交大在职校友近千名,其中80%以上为硕博毕业生。近5年来,西安交大有数百名毕业生入职中兴通讯。
在西安高新区,企业与高校联动培养人才、促进就业,中兴通讯并非个例。近年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研究所也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持续开展供需对接,“订单”式培养人才,不断增添发展生力军。5月19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华为签约,共同打造“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2.0合作项目。据了解,华为—西电“智能基座”1.0阶段项目,共建27门课程,覆盖学生超过1.2万人。在1.0阶段的合作带动下,近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入职华为人数逐年增长。
根据2.0阶段合作规划,双方将继续加大投入,拓展鸿蒙、通用软件、EDA等更多关键技术领域的新项目,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直通”企业。
西安高新区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不仅为高校毕业生开通了就业“直通车”,为企业发展注入了高匹配度的新鲜血液,也为产业创新培养了更多高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