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烟台高新区发挥政策洼地优势构建人才高地
烟台高新区发挥政策洼地优势构建人才高地

孙久常博士是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一名合成工艺研究员,来到烟台高新区工作两年,亲身感受到了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和关爱,“除了对博士一次性20万元的购房补贴之外,政府每年还发放3.6万元生活补贴,这些资金极大减轻了我的购房压力,提升了我的生活质量,也更加坚定了我扎根烟台高新区搞科研、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不仅仅是孙久常博士有如此感慨,烟台高新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像一个“强磁场”,吸引着高端人才纷至沓来。

  “我们解决了POCT(即时检验)上游原料不可控的痛点,即将拿到第一台生化分析仪的注册检验报告,同时会启动产品试剂盒和免疫分析仪的注册流程。”提起芥子生物的新进展,烟台市“双百计划”创业人才张屹满脸自豪。

  几年前,张屹怀着满腔激情,带着技术来到烟台高新区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创立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设备的研发工作。经过数年攻关,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多个即时检测产品迎来收获期,相关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

  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表扬2021年度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的通报》,对52个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予以通报表扬,烟台高新区光荣上榜。这也是继2018年、2019年获得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后,该高新区再次入选。截至目前,烟台高新区累计引育市级以上重点人才234人,各类青年人才2.1万人。

  高端人才缘何青睐烟台高新区?自2011年面向海内外发布实施“蓝海英才计划”以来,烟台高新区实现了人才政策的多次优化升级,目前自主培育的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数量占到了烟台市的1/3,人才工作两度成为山东省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高端引领,激励创新创业,紧密产才融合,“智汇高新”这张人才名片愈加闪亮、熠熠生辉。

  “我们发挥‘政策洼地’优势,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育才机制,完善更高水平的留才、兴才保障,营造更加浓厚的重才、爱才氛围,打造近悦远来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烟台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人才办主任张珂说,高新区研究形成了一揽子人才新政和优惠举措,与市级人才政策共同构建起“顶尖人才上亿元支持、领军人才上百万资助、青年人才数万元补贴”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在政策兑现方面,仅2021年就发放“蓝海英才计划”优秀青年生活补贴、创业启动资金、市级青年人才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等各类支持资金3100万元。

  如何更好地留才兴才?除了政策激励外,烟台高新区在体制机制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全力打造高能级科研平台载体,加速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为科研人员、高端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形成“人才磁场”,凝聚创新动能。

  此外,烟台高新区还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才对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资源的需求。投入8亿元,建设启用高新区医院、疾控中心、杏坛中学、崇文小学、阳光幼儿园等医疗教育机构,新增医疗床位300余个、幼儿园公办学位1800余个。扎实推进人才安居工程,筹集配租500余套“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精心设计打造两处公益性“青年人才驿站”,满足人才来到高新区短暂居住需求。畅通高层次人才贷款融资渠道,推广“人才贷”“科信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业务,助力人才项目落地生根、人才企业快速发展。为赛泽医疗、华锦祥云等人才企业提供金融产品支持近1.5亿元,有效解决人才企业融资难题。

  正如芥子生物的蓬勃发展,烟台高新区对科技人才的坚守正在不断结出硕果。聚焦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烟台高新区深入推进“产才融合”发展战略,集聚各类要素资源,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中科环渤海药物高等研究院、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微纳卫星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汇聚省级以上科研平台60多个,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该高新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4家、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21家、山东省瞪羚企业7家,培育登陆各类资本市场企业23家,人才承载水平不断提升。


相关链接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