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
火炬学报第204期

科技部火炬中心火炬学社主办

2018年第17期(总第204期)     2018518


·实践真知·

加快建设海外科技园  助力全面开放新格局

 —— 关于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园区合作的调研报告

供稿人  于磊

根据人事司和火炬中心培训计划安排,我于2017年10月派员前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以下简称“UNSW”)进行半年期访问学习,调研并推动中澳火炬创新园发展,并就探索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园区合作形成报告如下。

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明确提出,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园区合作等4项行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刘鹤副总理调研科技部时再次强调,要坚持扩大开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我部认真贯彻“一带一路”建设部署,立足我国高新区发展经验与优势,积极谋划与沿线国家开展园区合作,推动火炬中心与UNSW于2016年4月在京签署了共建中澳火炬创新园战略协议。目前,中澳火炬创新园发展态势良好,为进一步开拓“一带一路”科技园区合作,支撑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有益经验,值得持续探索完善和推广实施。

一、中澳火炬创新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自启动以来,中澳火炬创新园按照“两步走”方式积极推进。一期阶段主要是促进中澳双方加强产学研合作和交流互信,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目前火炬创新园刚进入二期阶段,将在悉尼市区开发90亩土地的实体园区,旨在打造悉尼乃至澳洲首屈一指的科技创新园区和创业集聚载体。

一是中澳双方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在双方推动下,北京碧水源、杭州杭电股份、深圳凯豪达等37家科技企业,与UNSW建立了委托研发、合作研发、共建实验室、股权投资等务实合作,签约合同总额超过9000万澳元,已实施资金4800万澳元;其中杭电股份总投入资金2500万澳元,用于合作研发石墨烯电缆和共建悉尼、杭州两个联合实验室,形成了“澳洲研发 中国转化”的技术产业化链条;北京碧水源投入合作资金500万澳元,并在悉尼常驻一名首席科学家,联合研发新型滤水膜材料;天津贝罗尼投入1000万澳元对UNSW衍生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共同开展癌症治疗新药PENAO的二期临床及商业化。中国企业合作项目主要聚焦在光伏发电、石墨烯、生物医药、水处理等领域,通过跨国产学研合作,不仅有效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设备资源,获得了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和全球战略意识,而且加速扩大了企业的市场渠道和国际影响,带动中国企业的装备、产品、服务和标准走出去。

二是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平台作用显现。

中澳火炬创新园得到两国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17年共接待了超过120个来自我国各级政府、园区、企业和院校的访问团,就园区发展与来访代表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深入交流。中方代表普遍对火炬创新园建设表达了浓厚兴趣,表示愿意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和推动园区发展,借此与澳大利亚各界建立广泛而密切的合作关系。部分机构以创新园为桥梁,已经与澳方启动了相关合作。清华大学与UNSW共同出资建立了30万澳元的联合研发种子基金,支持两校青年人才开展联合研究;宜兴环保科技园与UNSW共同注资1000万元,在江苏宜兴成立了环保技术转移平台公司;南京普信环保公司与UNSW共同建立了南京普威环境技术研究院,从事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上海杨浦区政府与UNSW在2017年全国“双创周”共同举办了首届中澳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两国200多家科技初创企业参赛。

三是火炬计划在澳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随着火炬创新园加快推进,以推动高新区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为宗旨的火炬计划在澳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推广和提升。澳洲联邦和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对火炬创新园建设均予以大力支持,澳洲部分大学、企业、社会机构也对参与火炬计划表现出积极态度。2016年8月,UNSW举办了“火炬创新周”,宣传推介火炬创新园项目,吸引了上万名澳洲各界人士参观对接。创新周期间,火炬中心负责人和UNSW校长接受了澳大利亚广播电视台访谈,在悉尼乃至澳大利亚刮起了“火炬风”。昆士兰州创新厅厅长特地飞抵悉尼,与中方商讨在昆州开展火炬项目合作。2018年4月,火炬中心与昆士兰州政府正式签约共建“昆士兰火炬创新园”,聚焦健康和生物医药产业领域。2018年1月,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副校长访问了火炬中心,就在伦敦建设火炬创新园进行了沟通交流。目前,火炬计划正在成为带动我国科技创新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和响亮品牌。

四是实体园区建设孕育巨大合作潜力。

近日,二期实体园区建设正式启动,UNSW将位于悉尼市区的90亩土地划拨作为火炬创新园建设用地;州政府将在土地配套、规划、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园区预计总投资规模10亿澳元,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用以吸纳科技初创企业、科技孵化器、投融资机构、研发实验室、教育培训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力争建成澳洲创新创业示范区和城市发展新地标。当前,澳方正在编写园区开发计划书,拟近期向社会公开项目建设信息,邀请国内外机构共同投资开发。二期园区建设及运营的合作潜力巨大,将为我国企业和投资机构提供难得合作机遇,有利于有效利用澳方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资本和土地资源,形成高水平的投资合作机制。前期,澳方已经与清华启迪等意向机构开放探讨了战略投资事宜。

二、建设海外科技园的战略意义及发展环境

(一)建设海外科技园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和全面开放战略的重要载体。

“一带一路”沿线及其他海外地区布局建设科技园区,既是我国科技工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体现,又是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有力支撑。建设海外科技园既可以促进我国科技企业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加强对海外先进创新资源的整合利用,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规模;又可以帮助国外科技企业了解中国、进入中国,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发展,加快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建设海外科技园是我国扩大和提升对外投资贸易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质量的重要机遇,通过技术合作和战略投资的方式,输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产业化能力,增强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产能硬实力和科技软实力,有利于形成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质量的开放格局,推动科技强国和贸易强国并驾齐驭。

火炬计划自1988启动以来,始终将建设国家高新区作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核心任务,30年来积累了发展经验模式,集聚了科技产业资源,贡献了经济增长动力,受到了海外一些国家的关注和欢迎。近年来,不仅有美国、英国、南非、菲律宾等十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来访火炬中心商谈园区合作,同时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高新区和科技园已经率先出海开展合作。2016年,上海张江高新区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建立了波士顿科技园,园区运营由中美双方成立合资企业负责管理,园区总占地超过110亩。2017年,清华科技园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签署协议,正式参与建设英国剑桥科技园。综合来看,当前布局建设海外科技园可谓“天时地利”,这不仅是我国高新区现阶段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深化合作的外在需求,更是贯彻落实国家全面开放战略的必然要求。

(二)中外双方合作机制亟需完善和明确。

2016年,火炬中心与UNSW在两国总理见证下签署了共建火炬创新园战略协议。园区建设进展良好,但由于涉及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合作机制尚未明确讨论和建立,园区建设基本处于外方主导,中方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建设海外科技园亟需我国政府在更高层面研究顶层设计并制定相关规划,从而更好地指导具体执行部门开展海外科技园建设工作;其次,火炬中心作为园区合作的中方代表,参与海外科技园建设的定位和机制尚不明确,无法深入参与园区发展并获取相应权利及回报。火炬创新园虽然对服务中国企业利用海外创新资源效果明显,但在体现国家战略利益方面还比较弱;另外,火炬中心推进园区建设的工作手段和资源较为单一,无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海外科技园建设,未能充分发挥出建设海外科技园的国家开放战略导向作用;同时,由于工作手段欠缺,火炬中心对双方合作的评估和保障作用有限。外方在使用火炬品牌和标识后,增加了其在我国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信任度和影响力,但火炬中心目前较难对双方的商业性合作进行评估和评价。

(三)澳洲政府创新战略将为园区合作提供有利环境。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均占有资源极为丰富的发达国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其经济发展长期依赖于资源开采及出口,联邦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远不及我国。同时受限于人口数量和市场规模,澳大利亚创新创业活动并不活跃,虽然高等教育和基础研究能力较强,但本土科技企业较少。为促进本国经济转型和增加就业,澳洲政府2017年制定了《2030战略规划》,将鼓励科技创新创业作为重点之一,全面加快建设创新创业生态系统。2018年2月,新州政府投入3500万澳元支持建设的悉尼创业服务中心正式投用,创业中心由原铁道部大厦改建而成,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由于极具吸引力的地理位置和租金优势,创业中心开业六周来吸引了包括微软加速器在内的全球十多家创业服务机构入驻,为创业者提供了2500多个办公工位,吸纳初创企业超300家。州政府就业保障部和创新办公室也分别在创业中心设立常驻办事机构,“面对面”解决初创企业遇到的公共政策问题。下一步,澳政府还将全面改建悉尼white bay海湾,将其打造为集聚创新创业者的“硅港”。近年来,澳洲政府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投入了空前的政策重视和资金支持,这为中澳火炬创新园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我方应不断加强与澳洲政府间交流,为园区发展争取当地政府更多支持和保障。

(四)澳方高校技术产业化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UNSW一直以服务产业发展著称,并将产业贡献作为《UNSW 2025》三大战略之一。该校与产业界的合作程度长期稳居澳洲大学前列,在技术产业化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机制和经验。一是技术转化工作前置。鼓励通过委托开发、合作研发、项目资助等方式,提前将科研人员与企业联系在一起,摒弃了“先研发、后转化”的模式,从而使大学的研发活动来源于企业、受助于企业、应用于企业。二是职能分工科学有效。产业化促进工作由两个部门负责。企业事务部对外整合企业资源,科研事务部对内汇集科研进展,从而双向推动供需对接和匹配,极大地提高了产学研合作效率。三是对外联络能力突出。企业事务部人员力量雄厚,专门对外联络企业和整合外部资源,增强企业与科研人员之间联系,吸引企业参与和资助大学研发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经验做法有助于推动火炬创新园与产业发展建立紧密务实的合作关系,同时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借鉴。

三、相关建议

(一)将建设海外火炬创新园列入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

认真落实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快启动实施科技园区合作重点专项工程,在海外布局建设一批火炬创新园。由科技部牵头推进和协调海外火炬创新园建设,在符合国家战略利益和双方自愿互利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火炬创新园合作,加快落实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创新全球化助推经济全球化,助力形成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力争将中澳火炬创新园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板工程和中澳两国科技合作的成功典范。

(二)研究谋划海外火炬创新园顶层设计和支持政策。

加快制定海外科技园区发展的顶层设计,探索建立海外火炬创新园指导机构,负责研究制定海外园区发展规划、讨论审议园区建设重大事项、推动实施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园区发展所遇到问题。建议通过“政府引导   企业主导”的方式,由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专项资金、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部分国家高新区国有投资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和社会投资机构共同出资建立海外科技园投资发展基金,用于投资支持包括中澳火炬创新园在内的海外科技园区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研究制定海外科技园相关支持政策,在跨国技术转移税收减免、对外技术投资便利化、专利申请快速通道、海外人才居留便利化、外企准入前国民待遇、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引进来”。探索建立青年骨干短期互访机制,中方每年可从相关部门、高新区选拔2-3人赴海外火炬创新园短期工作,加快实施支持火炬创新园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创新资源在国内高新区和海外火炬创新园之间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外方每年可选拔2-3名工作人员赴国家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企业短期访问,加快推动双方创新资源对接和技术成果双向转化。

(三)加快建立国家高新区协同创新平台。

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国家高新区协同创新网络平台,促进各国家高新区形成创新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国家高新区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应充分发挥信息共享、资源集成、政策协同、战略合作、自治管理等作用,有效发挥168家国家高新区一盘棋的协同效应和规模优势,促进有条件的国家高新区抱团出海,积极利用国外高质量的创新资源要素,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火炬计划的品牌保护管理意识,提高火炬品牌和国家高新区的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推动火炬工作体系队伍深度融合,增强火炬体系内园区间、机构间、企业间互信互助互利的信用合作机制,形成更加活跃有效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

 

 

                                责任编辑:刘小丹 谷潇磊


分享到: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