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创造条件化危为机进一步加快高新区发展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高新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国家高新区担负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特殊使命,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化“危机”为“机遇”,加快国家高新区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加快发展是高新区“二次创业”的需求
  加快发展是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迫切要求。经过多年发展,国家高新区迫切需要实现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第二次创业,切实推进“三个转变”,即:发展模式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产业发展从大而全、小而全向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园区建设从主要注重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向注重优化服务等软件建设转变,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不管是国际金融危机还是经济良性运行时期,加快发展是高新区永恒的主题。
  国际金融危机为高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给高新区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但也同样带来了机遇,可以说是“危”中有“机”:一是中央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调整和资金投入,明确提出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和产业技术进步,是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二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外资更青睐于高技术行业,高新区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外和国内两个市场;三是国外公司停产破产,人才回流和外籍人才来华增多,为高新区引进高新技术高端人才提供了良机;四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的目标取向、发展模式和经济规模都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因而对高新区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新区的发展已不能完全依赖政策、土地等优惠条件。所以,高新区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功能作用,抓住金融危机时建设成本较低的有利时机,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加快建设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有效增长。
  担负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任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动区域经济有效增长,是国家赋予高新区的神圣使命。2005年,温家宝总理考察中关村时指出,“推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继续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对国家高新区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可以说,党和国家对高新区寄予愿望,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创新体系核心的高新区,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任,更好地实践和履行国家意志,按照“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加快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努力建设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产业竞争力强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下,国家高新区更应该勇挑重担,当主力,做排头,这样才不负国家的重托。
  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完全有能力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担当主力。实施火炬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年来,国家高新区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国家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目前,国家高新区已初步建立了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市场推进机制,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创新资源的聚集优势,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培育区域的新兴支柱产业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当前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国家高新区必须成为保增长、促发展的主力军,也完全能够担此重任。
  提升创新能力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高新技术是高新区的最大优势,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最好武器。因此,国家高新区要牢牢抓住当前发展成本相对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推动发展导向、发展路径的战略性、根本性转变,努力打造成为区域自主创新高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一方面,要依托区内科技资源优势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运用,提高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专利或专有技术在技术引进中的比例;要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项目和技术交流,注重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要加强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校地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项目合作为抓手促进高新技术的研发、转化和运用,进而实现双赢。
  今年以来,长春高新区联合省内9家科研机构和院校,共建占地10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中心”,搭建5个技术平台:光电子技术研发测试平台、生物医药技术研发检测平台、先进材料技术研发测试平台、能源环保技术研发检测平台、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5个服务平台: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平台、投融资平台、社会事业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平台、行政事务服务平台。通过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现代农业等技术成果的研发与转化,向区内外输送高技术企业。
  营造良好环境是加快发展的基础
  一是着力打造硬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国际金融危机对高新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辩证地看,越是危机时,越是加快基本建设的良机。第一,国家为拉动内需、保增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公益项目能够获得国家和省、市的资金支持。此时,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第二,对处于内陆省份的高新区来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加之外埠资本向内地的转移,能够有效利用这一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沿海发达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投入明显降低,在别人观望甚至停滞不前时发展自己,是内陆高新区加快赶超步伐的最佳时机。因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化危为机,是内陆高新区的必须选择。
  长春高新区今年以来,确定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提升的重大战略部署。决定三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及功能配套投入140亿元,在南区,通过环境改造和提升,促进区域增值。利用3年时间改造提升5条精品街路,使之成为长春景观最好的街路;改造2条水系,建成带状公园;建设3个结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广场;建设4个公园,提升人居环境;改造15条二类路,提升36条三类路,新建21条街路,努力提升南区整体环境水平。长东北核心区,加快开发建设和环境改善。建设北湖大桥,建设骨干路网,开通铁路专用线,建设生产资料集散中心;依托北湖的综合开发,形成长东北区域的CBD,把北湖建成长春的“金鸡湖”,不仅建设成全市最大的临水景观,打造城市生态走廊,而且建成长东北高品位商务服务中心。
  二是努力营造软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在软环境上,加快管委会职能转变,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办事限时制,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区域投资环境最优、项目落地最快、群众满意度最高的区域。
  搭建良好平台是加快发展的保障
  一是搭建企业融资平台。金融危机带给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融资难。因此,高新区要加大扶持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力度,引导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实现技术与资本的融合。指导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规范制度建设,培育企业上市融资。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的扶持计划,形成政策性资金、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和银行贷款互为补充的产业资金保障体系。
  长春高新区为拓展融资渠道,组建了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整合相关资产,设立了资本总量1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组建了资本总量3亿元的长春高新创投集团有限公司,设立若干子基金。通过资本的放大,提高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能力。同时,积极争取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系统试点园区,并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扶持企业在新三板、创业板上市。
  二是搭建企业服务平台。组建企业服务网络,按照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分管领导包重点、责任部门包片、干部包户的企业服务网络体系;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推行服务上门制、限时办结制和日常跟踪制,开通企业“110”服务热线,随时受理企业诉求;提供法律保障,健全法律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通过强化企业服务,不断鼓励企业增强化危为机意识,引导企业借机“弯道超越”难中求胜,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产品优势,针对第一轮先出局的同行企业,引进他们的人才,接管他们的市场,借机发展壮大自已。鼓励企业利用好金融危机造成外部市场急剧变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同时,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产业调整,承接外包服务和产业升级。长春高新区为加强企业服务,今年以来成立了“企业援助服务中心”,开通了企业服务网站和服务热线,随时为企业提供各类援助服务;组建法律咨询顾问团,成立检、法两院,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三是搭建创业孵化平台。中小企业成长不易,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生存更难。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使之不断发展壮大,不仅能够在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下生存下来,而且还能够茁壮成长。高新区必须强化企业孵化功能,按照“多元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高标准建设企业孵化器。把建设孵化基地与打造平台基地相结合,创新孵化功能;把孵化创新载体与孵化创新成果相结合,拓宽科技孵化概念;依靠政府搭台、院校支撑平台、中介服务平台、企业消化平台,创新科技孵化的运作模式;坚持走市场化,引进民营孵化器,加快形成孵化集群。
  长春高新区为加快企业孵化,在原有5个孵化基地的基础上,又联合吉林省中小企业局建设了占地9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产业园(加速器)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容纳孵化期中小科技企业350户,加速期科技企业30户,目前该项目二期已经开始建设。为推进高新区软件服务外包和创意产业发展,长春高新区规划建设了占地60万平方米的创意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长春市、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的软件外包和创意产业基地。
  总之,国家高新区应充分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加快建设与发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